当前位置: 扇贝 >> 扇贝成分 >> 2000人实名举报獐子岛当事人冷水团
在獐子岛人看来,海岛的不幸爆发自5年前的扇贝“跑路”。
年10月,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獐子岛公司)突然宣布其海洋牧场遭遇黄海“冷水团”袭击,致使百万亩底播虾夷扇贝绝收,且“活不见贝死不见壳”,公司瞬间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亿元。
岛民没料到的是,獐子岛的“扇贝大戏”竟能连演四场:年1月,因“降水减少导致饵料生物数量下降”扇贝被“饿死”;年1季度,“底播虾夷扇贝受灾”;年11月,“底播扇贝出现大比例死亡”。
如今的獐子岛居民对扇贝再发生何种意外都已经见怪不怪,“我们已经心灰意冷了,年那会岛民们知道记者来了,白天不敢去找,晚上都偷偷打听记者住哪想去爆料。可是几年来,獐子岛的问题似乎没得到什么改变。”
年2月,名獐子岛居民实名举报了獐子岛公司。他们称年的“冷水团”事件是獐子岛公司与当地镇政府共同导演的一场“弥天大谎”。如今4年过去,参与举报的不少老渔民已经过世,澎湃新闻记者获得了当年的举报材料,再次登岛寻访当年的联名举报人。
“受灾海域出事前曾偷捕”
“冷水团”公告转天,年10月31日,獐子岛公司便迅速组织了“灾害说明会”,公司高管以及中科院海洋所专家悉数到场。会上,时任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助理刘鹰(现大连海洋大学教授)发布了北黄海冷水团当年被监测到的异动数据,并判定该次受灾原因就是冷水团。
时任獐子岛镇党委书记、大股东代表石敬信则在会上称,当年长海县全县都受了影响,除獐子岛确权海域,其他海域也有受灾情况,亩产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但獐子岛上却有民岛民并不认同公司、专家、当地政府给出的说法。年,他们写下一封联名举报信,每个人都签字摁下手印,寻找相关部门讲述他们的诉求。
獐子岛岛民联名举报签字,这样的签字表共有百余张澎湃新闻记者韩声江图
老秦是当年的举报人之一,他此前在獐子岛公司捕捞扇贝的船只上工作了十余年。本次采访时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些话当年我已经讲过一遍了。什么‘冷水团’,我在岛上生活50多年了,从未听说有过什么‘冷水团’。实际情况是,自从年11月份,公司就叫我们几条船在后来的所谓‘受灾’海域偷捕扇贝。”
“正常扇贝的养殖周期是3年,年投下的苗,要年收才够大。提前一年采捕肯定个头就小。我当时还问领导,这么小的贝为什么要拉上来?领导哈哈一笑。”老秦说。
在老秦看来,既然扇贝已经提前被偷捕走了,年又从何而来扇贝能收获呢?公司这才导演了一出“冷水团”灾情。“没有产品可以捕捞,企业资金链就要断,只能找一个借口掩盖内部事实,就制造了这个‘冷水团’。”
另一位当年参与举报的渔民老赵对记者表示,年有关方面对獐子岛“冷水团”事件的调查结果称未发现獐子岛苗种采购、底播过程存在虚假。这让他们感到“极度失望”,之后决意举报。
令岛民们愤怒的还有在“冷水团”公告发布同时出面为公司背书的专家与公司的关系。獐子岛公司在其受灾公告中透露,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召集相关专家开会探讨了獐子岛海域底播虾夷扇贝亩产下降的原因,并形成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
根据会议纪要,受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獐子岛西部底播海域的底层水温在6至8月下旬波动很大,日较差达4℃左右。水温日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将对虾夷扇贝生长、存活产生较大影响。
獐子岛
举报岛民认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獐子岛长期拥有合作关系,不应由他们来分析“灾害”原因。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