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扇贝 >> 扇贝市场 >> 双减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小学生花式过节秀
这个中秋假期是“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告别学科培优的假期模式,孩子们都是如何过节的呢?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在放假前通过校园官微向学生们发出了倡议,鼓励孩子们在假期中“和月亮合个影”“给家人做道菜”。
合家赏月时,用一张照片记录团圆时刻是许多家庭的过节打卡模式,怎样让自己的照片“称霸”朋友圈?不少孩子脑洞大开晒出了创意之作。
新城小学南校区三(8)班的冯明佳与妈妈合作,运用光影效果制造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照片中,女孩在“月亮”前的侧影显得格外恬静。冯明佳把这张照片取名“追月亮的女孩”,她说:“愿每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心中最大最圆的月亮,心在一起,愿就圆满。”
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用亲手制作的美食表达对家人的爱意,也是很多孩子的一个选择。小长假第一天,六年级的张汝果成了班级里第一个“交作业”的小厨神。从洗刷扇贝、准备配菜、上锅烹调,半个小时的时间,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蒜蓉扇贝便出炉了。“每次碰上这样的‘作业’,我们全家都非常欢乐。”张汝果的妈妈笑着告诉记者,因为学校非常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像这样的厨艺秀其实已经不是头一回了。“虽然是学校布置给孩子的假期任务,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样的尝试非常有趣,而我们能吃上现成的美味也非常开心。”张汝果的妈妈介绍,因为有了学校层面的鼓励,作为家长的他们开始学会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主动探索,而孩子则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从最开始只能完成简单的一两个步骤,到如今可以独立完成一道菜品制作,这个过程就是宝贵的成长经历。
“我们始终觉得,与其课后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如加强课堂的教学效率。”叶校长告诉记者,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家校沟通,缓解家长的焦虑,“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增强亲子互动交流。虽然这个假期没有书面作业,但是每个家庭带着亲子研学‘任务’,利用假期让孩子和父母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就是我们设计这一活动的初衷。”
通讯员李英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雪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