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

扇贝效应奖励也有技巧

发布时间:2025/6/20 13:34:33   
刘云涛 https://m.39.net/disease/a_5403098.html

在心理学上,奖励某一行为,导致这一行为频繁出现,这就叫作强化。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白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会达到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图就如扇贝一样,因此,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扇贝效应”。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彻底避免这种连续的、固定时间的强化呢?不!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地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但是,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还是必要的,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地得到奖励。

但是,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在延迟强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变化间隔的时间,从而避免学生专心等待强化。

在学校里,一些固定的流程会使学生产生扇贝效应,比如,固定时间的程式化的单元、期中、期末考试,会造成学生突击复习,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这时,老师就要想办法打破这种扇贝效应,比如,课课“及时反馈”、周周“温故而知新”,学生就会改变学习习惯,认真学懂每一课的知识。教师和家长在打破扇贝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时,还可参考以下原则:客观性原则。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这是首要原则。

导向性原则。教师和家长赞赏什么、忽略什么、反对什么,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及时性原则。孩子对师长的评价存有期待心理,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对其优秀表现作出评价、夸奖。激励性原则。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奖励应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好啦,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和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6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