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扇贝 >> 扇贝做法 >> 选取培养和管理健康的扇贝幼虫,一步都不
幼虫是否健康和扇贝幼苗出苗率高低有密切关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取健康的扇贝幼虫呢?一般在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要进行选育。当胚体发育至担轮幼虫期时,随着游动能力的增强,幼虫相继浮向上层,上浮的幼虫为比较健康的个体,应以胶管虹吸出上层幼虫,经网目约为微米的筛绢过滤后入池培育,其余停留在底层的幼虫,均属较差的个体,一般弃之不用。第二次选育系在幼虫入池培养5~7天进行的,利用幼虫趋光上浮的习性,以手操网捞出或用胶管虹吸到另一池培养。
幼虫又应该怎样进行培养管理呢?
(1)掌握合理的幼虫培养密度:华贵栉孔扇贝育苗时间多在高温季节,因此幼虫培养密度不宜太大。按池水加满后计算,一般每毫升投入担轮幼虫2~2个半(北方产的栉孔扇贝为20~30个),壳顶期幼虫,每毫升一般保持1个。
(2)换水:在培育幼虫期间,每日要更换海水,保持水质清新。换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早、晚各换水1/3;另一种是流动水,即池水同时缓慢进出,昼夜的换水量约等于水池容量的1/2,这种细水长流的换水方式有利于幼虫培育。
(3)投饵:幼虫发育进入D形期10小时左右开始投喂饵料。在壳顶初期前主要投给酵母清液和角毛藻、叉鞭金藻等较微细的单细胞藻类;壳顶期后以细胞较大的扁藻为主要饵料,并辅以角毛藻等。投饵量随着幼虫的发育而逐渐增加,例如投喂扁藻饵料。由每毫升含个逐渐增至个以上。
(4)充氧:静水培养幼虫,仅依靠换水来改善水质条件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充氧。充氧能增加池水溶解氧的含量,有助于排除代谢产物和促使池水流动,使幼虫和饵料分布均匀,改善幼虫的生活条件。
(5)投附着基及调光:幼虫培养10~12天,发育至壳顶后期,个体相继出现眼点。当幼虫出现眼点的数量达到40%,应及时投放附着基。如采用棕绳为附着基,使用前需充分浸煮,清除植物碱。
幼虫出现眼点后,具有避光性。如果培育池光线过强,附着稚贝多集聚于阴暗面,形成幼贝分布不匀,影响生长速度,且易发生脱苗现象。因此,投附着基后,光线要减弱至米烛以下,且光照要稳定,促使幼贝均匀分布。
(6)经常观测水质:在育苗过程中,必须经常观测水质情况。主要观测项目为溶解氧、pH值和比重。发现水质变异,应及时采取缓解措施。
溶解氧:华贵栉孔扇贝的代谢能力较强,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弱。在水温27℃的条件下,在含氧量小于2毫升/升的培养水中,3小时后即发生窒息现象。在培养池水中进行充氧是改善水中含氧量的重要措施。
比重:扇贝属于狭盐性动物,适宜于比重较高的海区,最适的比重为1.~1.,比重的下限为1.。在1.~1.比重的环境中,扇贝虽然没有发生死亡,但其器官活动明显减弱,生长迟缓,附着力差。这种海区不适于扇贝养殖。
pH值:在培养水中,pH值的高低,对幼虫或幼贝的生存有很大影响,华贵栉孔扇贝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7.6~8.4,最适宜的为8.2左右。发现pH值有较大幅度变化时,应及时缓冲培养水,使pH值恢复平衡。
小张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啦,如果你也和小张一样对三农感兴趣的话,要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