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

5分钟学会赶海,来吗

发布时间:2023/3/3 13:46:57   

秋天来了,

鱼跳了,蟹肥了,

各种贝类拼着比个头,

家里的水桶和铲子再也闲不住了。

对赶海心动已久的小伙伴们,

带上这份《赶海新手指南》,

抓住夏天的尾巴,去赶海吧!

新手入门装备

无论打算是在滩涂上捞虾捕鱼还是在礁石上撬牡蛎,都需要一些基础装备。网具和耙刺类渔具,使用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简单,是我国沿海随处可见的制胜神器。

身着防水服赶海的专业渔民们

作为图一乐的普通赶海玩家,一个家里鱼缸用的小捞网就足够,实在没有,还可以用妈妈放在厨房里筛面粉的不锈钢网(此行为有风险,建议先斩后奏)。

手套、水桶、铲子、捞网和一双防水鞋,

是赶海的入门装备

手套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不想被皮皮虾划伤或者螃蟹的钳子夹到,最好还是准备一副;

想让趴沙的蛤蜊和蛏子露头,盐是一种利器,所以还得带上一袋盐;

如果幸运地有了收获,当然要有一个带盖的小水桶盛放战利品,也方便螺贝们倾吐泥沙;

最后,抄一把顺手的小铲子,拎上防水鞋和遮阳帽,新手们就可以出发了。

赶海也讲究天时地利

先给大家泼泼冷水。赶海是个技术活儿,别看网上视频里一铲子下去盆满钵满,小鱼小虾乱蹦,可现实生活中,新手赶海往往就是空挖沙。

时间

首先要选对时间。每个月赶海的黄金时间在阴历初一和十五之后的三天,通常会有大潮,海水退得又远又快,海滩面积最大,这时候后跑得慢的螺贝们纷纷现行。

天时地利人和,赶海就会收获多多

另外,潮水每天涨退的时间、幅度都不同,会按天文周期变化。如果在涨潮期间赶海,就只能挖挖沙了,可能连礁石都看不到。

建议提前在中国海洋信息网上搜一下当地的潮汐时间表,在退潮时去赶海,看准几点涨潮,计算好时间及时上岸,以免和鱼虾一起被困在礁石上。

地点

赶海的区域主要在潮间带。海滩上涨潮时淹没、落潮时裸露的区域,称为潮间带。这里光照和养分充足,浮游生物大量繁衍,滋养了蛤、蚶、蛏、蚬等众多贝类和沙蟹。

礁石岩缝众多,可供鱼虾藏身;贝类们能用足丝黏附在礁石上,或是钻入泥沙下。这些都是容易有收获的好地方。

青岛西海岸西区顾家岛渔港,游客在海边赶海

赶海最无脑也最初级的方法是翻石头。石头附近总是聚集着很多小鱼小虾小螺,有时还会有小螃蟹。看到石头就上去翻一翻,绝对有惊喜。

三亚小东海

如果在平缓的沙滩上看到小鼓包或手指宽的洞口,别犹豫,开挖!犹豫多一秒,里面的蛤蜊/蛏王/螺/蟹就可能跑掉,这时候可以往洞口加点盐等它们露头。

当然,海滩上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经验:如果看到一群人都蹲在一个地方不动,那就过去加入他们——这里一定是个产量丰富的宝地!

赶海常见战利品

新手上阵,先立一个小目标:蟹和蛤蜊,怎么也得抓一只吧!浅海的赶海还能收获哪些“战利品”呢?先来认识下。

秋季海鲜市场上最常见的,要属梭子蟹了,但如果想要在海边抓到这种美味,那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偶尔涨潮时有几只被冲上岸边。它们一般生活在海底,凭借一对游泳足在水中横向霸道,是天生的好猎手。

在海边碰到红星梭子蟹,先别忙着高兴,

检查下如果是死蟹千万不能吃

海边能见到的大多数“野”螃蟹,都属于方蟹。特别是在中国热带、亚热带沿海的岸边礁石区,有很多身体扁平、青绿色配紫色蟹鳌的白纹方蟹。肉少,抓着玩玩可以,吃就没啥吃头。

还有一些居住在潮间带泥沙中的蟹,动作轻盈,行动迅速,它们偶尔在海水里游泳,但不喜欢长时间待在水里。只能靠海浪涌来的时候压低身体,在沙上刨坑让自己“隐身”。

赶海收获的蟹,个头一般不会很大

这种就是沙蟹。抓沙蟹最适合用抄网:当它慌不择路冲下海的时候看准它刨坑卧沙的藏身之处,在第二个浪头来临之前用抄网扣住,连沙带蟹一起猛抄起来。通过这种方法抓到的沙蟹,往往个头都不小。

沙蟹是沙滩上最常见的蟹

沙蟹不仅跑得快,还能在跑动中灵活变向急转弯,要想追着抓它实属不易。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在海滩上如果看到硬币大小的洞,那就找到了沙蟹的老家。

角眼沙蟹,因为眼睛上方“长角”而得名,

堪称“沙滩飞毛腿”

它们白天藏在洞里,顶多在洞口附近转转,晚上才出洞觅食。两三厘米大小的身体,却能挖一米深的洞。对付这种老顽固,可以用铲子配合盐试试。

牡蛎

牡蛎,也叫海蛎、生蚝,作为大众海鲜风靡世界,中国是世界牡蛎产量、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生蚝的名称在各地也有不同,有着“南蚝北蛎”的说法。两广人称牡蛎为“蚝”;闽南、台湾人将其称为“蚵仔”;而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它又有“石蛎”“海蛎子”之称;浙北的沿海城市又称之为“蛎蝗”。

烟台海边的牡蛎

牡蛎生活在潮间带水深10米内的浅海,附着在礁石上,一辈子不挪窝。贝壳形状很不规则,能长成什么样,往往取决于周围空间。赶海时遇到这种头铁的家伙,一般拿小刀或小铲子去撬,牡蛎壳的边缘粗糙又锋利,很容易划到手。

蛏与螺

还有一种赶海视频里的常客,蛏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贝壳近似长方形,壳质薄脆能轻易掰断,两壳抱合时就像一节竹管,里头塞着肥厚的贝肉,伸出长长的“鼻子”。

撒点盐,静候蛏王们出洞

蛏类大都生活在潮间带,在泥沙间挖出垂直地道,过着穴居生活。这些地道能有三四十厘米深,蛏子凭借强有力的斧足上下移动如电梯,但终究逃不过赶海王的一双双无情铁手。

被收入囊中的蛏与螺

说道蛏子就不能不提猫眼螺,赶海界两大著名受害者。视频里的这种猫眼螺其实是玉螺,猫眼螺是它的俗称,并不是另一种因为有猫眼口盖也被称为“猫眼螺”的猫眼蝾螺。

猫眼螺,看到就想挤一挤

海边的螺类众多,礁石赶海最常见的各式海螺中,猪仔螺、辣螺、猫眼螺、塔螺比较多,它们通常躲在石头缝隙里,颜色和石头非常接近,所以得仔细观察。

有的海螺藏在海水没退完的石头缝里,这种就要靠摸了,但是一定要一定要带手套,不然有可能会被缝隙里的不速之客比如螃蟹、海胆之类的弄伤。

海螺大丰收

还有一种生活在淤泥质海岸中的泥螺。如果看到灰黄泥滩上有一些会动的“泥点子”,不要犹豫,它们就是好吃的泥螺。

被专业赶海人士捞起的泥螺们

泥螺泥螺个头不大,数量众多,肉体颜色与湿泥相近,不注意的话,会以为是泥块或小石子。一般栖息在潮间带的泥沙中,不适于在风浪大、潮流急的海区生活。

蛤蜊与扇贝

蛤蜊算是北方和内陆居民最容易买到的海鲜,是很多人的“鲜味”启蒙。它们大多呈卵圆形或近三角形,瓶盖大小,壳面光滑,花蛤和文蛤是最常见的。

它们在近海的泥沙下生活,凭借“斧足”潜行泥中,吃饭就靠两根管子,一吸水、一吐水,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山东省日照市两城河入海口,

一位小朋友展示刚捡拾到的蛤蜊

用来做“蒜蓉粉丝”的扇贝是海边最容易捡拾的贝壳,它们造型扁平,表面有放射状的隆脊,像两把折扇对扣在一起。

在海边捡到扇贝贝壳比捡到扇贝还是容易多了

扇贝生活在浅海,有些会定居在礁石上,也有的喜欢平躺在海底,若遇危险还能扑扇着双壳游走。喜欢附着在礁石上、表面发黑看起来脏脏的栉孔扇贝是北方最常见的。

扇贝听了想鼓掌

赶海好去处

中国有着超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坐拥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侧的部分太平洋的近海,每个沿海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赶海优势。

大连

渤海是中国最靠北的海域,属于内海,部分地区的近海甚至会在冬天结冰。这里盛产鲍鱼、海参、海胆等名贵海鲜,低温带来的缓慢生长速度使其体内积累了更多的鲜味物质。但一般来讲,海参、鲍鱼等海产都生活在深海,赶海是不可能遇到的。

当然万物都有例外,有的幸运儿就在

大连瓜皮岛赶海收获了海参

在大连的基岩海岸上,自然生长着裙带菜,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营养。在大连的黑石礁一带,海水淹没海岸的喀斯特山地,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海岸。除了黑石礁,傅家庄、金石滩、夏家河子海滨公园也是赶海的好地方。

大连西海岸夏家河子海滨公园,退潮后的人潮

青岛

如果你爱吃蛤蜊,那么红岛是青岛赶海最好的地方。红岛是胶州湾内的一个半岛,这里远离市区,海岸线漫长,盛产“红岛蛤蜊”。

红岛蛤蜊,本地人认证的好货

每到落潮后,海滩上到处都是挖蛤蜊的人群,他们手拿工具,在泥沙里翻找。有人直接用铁勺子,或是三角形的小铁铲,还有更“高级”的捕蛤蜊工具耙网,或者称之为“蛤蜊耙”。耙网搅动泥沙,蛤蜊连同泥沙就一起进入网兜,经过淘洗之后,泥沙滤除,蛤蜊就会留下。

青岛栈桥附近有很多礁石适合赶海

想在市区赶海的话,栈桥、鲁迅公园、小麦岛附近都是不错的选择。这里有大片裸露的红色礁石,可以准备一个小凳子坐在礁石上挖蛤蜊和牡蛎。礁石的阴面和底部,常常聚集着许多小海螺,随手就能拾取。有时还能抓到小螃蟹,但要注意潮汐时间。

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海滨退潮,有丰富赶海经验的渔民们,带着锹、耙和自制的挖蛤蜊工具收获大海的馈赠

西海岸新区的唐岛湾、灵山卫、海军公园附近海岸线很长,视野开阔,而且人少不会拥挤,偶尔能碰到海星,傍晚会有很多沙蟹出没。

宁德

碧海金沙的沙砾质海岸是大多数人提起海边的第一印象,还有一种平缓宽阔、蕴藏物种丰富的粉砂淤泥质海岸,也是赶海的宝藏之地。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有着福建省最长的滩涂,面积宽广、泥质细腻,阳光下灿金与灰黑的泥带交错,远看像斑斓的虎皮。

夕阳下的福建霞浦东壁海滨

若要深入泥滩,就需要专门的代步工具,最好是像背带裤一样的胶皮连体衣,裤脚连着胶靴,才不至于深陷其中。泥螺既不会咬人,爬得也慢,随便捡一会儿,就能收获小半桶。循着泥面上弯弯曲曲的印子,很容易就能发现它们。

专业的泥滩赶海套装

除了在泥滩表面活动的泥螺,湿泥中还藏着蛏子,积水坑里也常有小鱼小虾,这些都是可以狩猎的目标。

一家人在霞浦的滩涂上赶海

最具挑战性的是抓弹涂鱼。弹涂鱼在泥滩上活动,有钻洞的习性,有些经验丰富的渔民会利用这一特性,将竹筒斜插在它们的洞口旁,设置陷阱。但对于新手来说,仅是分辨洞口就很难了,抓弹涂鱼只能靠运气。

雄性弹涂鱼会弹跳到空中,挥动自己的鱼鳍吸引异性

海南

椰林婆娑的海南岛,最不缺的就是海岸和海鲜。波浪随风起伏,各色小鱼在水中游动,螺、贝在海底悄悄经过,螃蟹时不时从礁石上爬过。除了度假城市三亚,西边的万宁和东边的陵水也很适合赶海(《博物》杂志编辑部的老师们亲测)。

赶海的人笑了,螃蟹气了

退潮时会有一些长满绿色海藻的礁石露出来,小螃蟹就跑到上面啃藻。有时还能看见它们吃搁浅的小鱼。和深水的梭子蟹不同,这里的礁石滩上,到处都是白纹方蟹。

它们水性不好,但擅长飞檐走壁,如果有人踩上礁石,甚至能听见它们刷拉四散的脚步声。你若立定不动,它们就逐渐胆儿肥起来,慢慢从藏身处出来觅食。

赶海的最后一步:开吃!

对深居内陆的人来说,大海的一切总是充满惊喜。看到网上的赶海视频,里面会往沙子里钻的蛏王、一挤一包水的猫眼螺、小拳头那么大的毛蛤、扎起人来毫不留情堪比容嬷嬷的皮皮虾、总是逃不出魔爪的花盖蟹……每个都是来自大海的诱惑!

趁着秋风起的开海季,提桶跑向海边,去收货吧!

[1]盛文强.讨海的智慧海岸带渔具.中国国家地理.年10月

[2]杨帅斌.攻略海边捡贝壳.博物.年9月

[3]唐志远.跟沙蟹赛跑.博物.年8月

[4]陈超.常见螃蟹六大家族.博物.年10月

[5]林语尘.夏天,去赶海!博物.年8月

[6]酉禾.苏编辑“极简”捕鱼记.博物.年8月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

更多精彩视频在这里

中国国家地理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〇〇

设计:巍巍

图片:视觉中国、图虫、壹图

话题

你今年赶海了吗?

讨海的智慧海岸带渔具

赶海人往事寻找“海滩银行”的黄金年代

低调花蛤关于“鲜”的国民记忆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传媒,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