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

吴厚刚獐子岛往事成于扇贝,败于造假金融

发布时间:2023/3/10 23:50:23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时代周报

在上演多轮“扇贝跑了”戏码之后,獐子岛(.SZ)闹剧终于划下句号。

6月24日,证监会宣布依法对獐子岛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对獐子岛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15名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对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

命运与獐子岛互相羁绊的掌门人吴厚刚,被证监会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以及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处罚的靴子落地后,吴厚刚立即辞去其在獐子岛的所有职务。

獐子岛持续了20多年的“吴厚刚时代”彻底落幕。

作为獐子岛上土生土长的渔民后裔,吴厚刚职业生涯最初的角色是一名船厂铆工。

后来,他半路出家成为会计,一步步当上獐子岛镇父母官和上市公司一把手,游走于当地政商两界,一手缔造了獐子岛的资本神话——獐子岛一度成为沪深两市股王,吴厚刚也曾入选中国最佳CEO。

成也扇贝,败也扇贝。

自年以来,獐子岛已累计上演4次“扇贝跑路”的荒唐戏码,这只昔日大白马迅速坠落,成为A股市场上的反面教材。

而面对扇贝的“花式死亡”,证监会动用了北斗导航卫星,历时两年多才得以解开这些年来獐子岛扇贝“出逃”、“饿死”背后的谜团。

讽刺的是,就在一个多月前,吴厚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证监会这次派出稽查总队30多个人,长达17个月的调查,没有发现他们有财务造假行为。

“如果处罚不能依法公正,我们将会诉讼,寻求公正。”彼时,他说。

求锤得锤的吴厚刚,从怒怼证监会到带头辞职,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这一困扰资本市场多年的悬案是如何揭开的?

吴厚刚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昔日“海底银行”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时代周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致电致函獐子岛,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弄潮

獐子岛位于大连市东65海里,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是世界公认的适宜海珍品生存的海域,有“黄海明珠”之美誉。

靠海吃海,渔业自古是獐子岛的支柱产业。

上世纪70年代,这个弹丸小岛就享有“海上大寨”的称号,曾创造出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记录。

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之旅”中,也留有獐子岛的印记。

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獐子岛潜水员王天勇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下潜多次,捕捉了0公斤高质量的鲍鱼送到北京。

这次任务也成为獐子岛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出生于年的吴厚刚,其成长时期恰好处于獐子岛人建设“海上大寨”、转战海外从事远洋捕捞的阶段。

年,年仅16岁的吴厚刚考入獐子岛修造船厂,成为了一名铆工,年被调至出纳岗位。

年,獐子公社改为獐子乡,成立集体所有制公司獐子渔工商联合公司,后更名为大连獐子岛渔业总公司。

年,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成立,即为獐子岛的前身。

由于彼时实行政企合一体制,在此期间,吴厚刚在仕途和商途上两头开花。

企业方面,吴厚刚从獐子岛渔业总公司的一名会计做起,逐步高升至财务部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官场方面,其则步步攀至獐子岛副镇长、镇长、镇党委书记。

年,32岁的吴厚刚成为獐子岛镇的镇长,同时兼任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甫一上任,吴厚刚就面临巨大挑战。

彼时,在远洋捕捞不利和市场经济冲击下,一些二道贩子来到獐子岛,开高价私下里向渔民们收购海产品,这使得獐子岛这家集体制企业产量下滑,连续两年亏损超过万元。

面对持续亏损,吴厚刚意图成为破局者。

其决定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年3月,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改制,设立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吴厚刚将捕捞船全部民营化,将渔民们捕捞的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和商贩谈价格,从而夺回定价权。

告别传统捕捞作业、推行底播养殖,是吴厚刚带给獐子岛当地居民的另一大改变。

而凭借底播养殖模式,獐子岛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年4月,獐子岛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称改为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厚刚被推举出任董事长。

彼时,他还担任獐子岛镇党委书记职务,政企分离的要求使其面临政商之间的抉择。

最终,他选择辞官下海。

年9月,獐子岛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向吴厚刚定向增资万股,使吴厚刚在獐子岛的持股比例达到10%,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实际上,吴厚刚只出资了万元,且其中大部分是由政府作保向银行借款,其余为长海县政府奖励。

吴厚刚将这次选择称为“人生的第一次选择”,理由则是“我喜欢在大海上弄潮,在这片蓝色家园上,我会有一番作为的”。

意欲要在“这片蓝色家园”上有一番作为的吴厚刚,开始积极带领獐子岛拥抱资本市场。

年9月28日,獐子岛顶着“中国水产业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发行价为25元/股,开盘价即飙升至60.89元,成为彼时A股第二高价股票。

獐子岛上市后,业绩连续增长,备受市场青睐,股价亦屡创新高。

年,獐子岛更创下每股.23元的纪录,成为沪深两市股王,一度被誉为“海底银行”、“海上蓝筹”。

坠落

登陆资本市场8年后,獐子岛便从神坛跌落,彻底告别“蓝筹”之誉,吴厚刚的职业生涯也开始步入至暗时刻。

年,獐子岛巨亏11.89亿元,根据獐子岛的解释,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年和部分年播撒的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

为此,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的灾害损失,月薪降为1元。

然而,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接踵而至,其戏码由“扇贝跑了”演变成“扇贝饿死了”。

3年后的年,獐子岛再度巨亏7.23亿元,其将原因归之为海洋牧场遭受重大灾害,扇贝被“饿死”。

年一季度,獐子岛净利润亏损万元,其给出的理由依然是“扇贝跑路”,即虾夷扇贝受灾,导致产量及销量大幅下滑。

根据证监会调查显示,不晚于年1月初,獐子岛公司财务总监勾荣已知悉公司全年业绩与原业绩预测偏差较大,并向吴厚刚进行了汇报。

年1月23日-24日,獐子岛公司陆续收到增殖分公司、广鹿公司等16家公司的四季度收益测算数据。

根据规定,上述信息均应在2日内进行信息披露,但獐子岛直至年1月30日才予以披露。

年2月,证监会对獐子岛进行立案调查。

年7月9日,獐子岛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认定獐子岛及吴厚刚等人涉嫌财务造假、虚假记载以及未及时披露其他信息等问题。

而在年7月1日,吴厚刚在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向股民道歉:“赔钱对不起股民,我今天在这里要向广大股民检讨,说声对不起。我们用代价换来了两点。一点是对风险的认知和敬畏,第二点就是识别了我们这片海。”

然而,就在吴厚刚道歉仅4个月后,年11月,獐子岛扇贝出现大比例死亡,再度将獐子岛推至风口浪尖。

这一年,獐子岛又亏损3.92亿元。

与獐子岛扇贝4次跑路相呼应的是,獐子岛通过财务造假,精准躲过了退市。

在年和年连续两年亏损之后,獐子岛开始了一系列造假动作。

根据证监会调查,獐子岛年度虚增利润逾1.31亿元,虚增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的.11%;獐子岛公司年年度报告虚减利润逾2.7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8.57%。

“獐子岛公司在年、年已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客观上利用海底采捕状态难调查、难核实、难发现的特点,不以实际采捕海域为依据进行成本结转,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年通过少记录成本、营业外支出的方法将利润由亏损披露为盈利,年将以前年度已采捕海域列入核销海域或减值海域,夸大亏损幅度。”证监会表示。

此外,公司还涉及《年终盘点报告》和《核销公告》披露不真实、秋测披露不真实、不及时披露业绩变化情况等多项违法事实,违法情节特别严重,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不仅是对上市公司,吴厚刚在其个人利益上也发挥了其“会算账”的优势,进行了3次“精准”减持和1次增持,合计套现金额近4亿元。

其中,在獐子岛业绩下滑前夕的年,吴厚刚以实现激励管理团队为由,减持1.79%的股份,套现3亿元。

年9月28日、11月1日,吴厚刚又相继减持.05万股、.35万股,累计套现1.02亿元。

穷途

獐子岛扇贝相继出现“跑路”与“死亡”,吴厚刚在舆论漩涡中虽时有回应,但并不足以消除外界质疑。其一度保持沉默,直至年5月。

“国家部局组织的专家调研组认为:近期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损失,是海水温度变化、海域贝类养殖规模及密度过大、饵料生物缺乏、扇贝苗种退化、海底生态环境破坏、病害滋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5月15日,吴厚刚在獐子岛业绩说明会上回应扇贝死亡调查情况。

回应扇贝死亡原因之后,吴厚刚似乎变得“硬气”起来。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怒怼证监会,“认为没有事实依据,监管部门不应该以假设编制的证据作为行政处罚依据。仅靠两份推演报告就判定我们财务造假,没有法律依据”。

在吴厚刚看来,(证监会)可能受到某些舆论长期对獐子岛不实、甚至恶意诋毁报道的影响,才使用了航迹测算(其实是假定推测)的办法。

“这显然与实际不符,出现差异是必然的。这种人为因素制造出的与实际生产作业不一致、无法比对的证据,能作为非常严谨的财务数据造假的证据吗?更不应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也经受不住法律的检验!”他认为。

吴厚刚说,年以来,獐子岛在一年内收了七八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7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