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

张福绥让百姓吃得起扇贝

发布时间:2022/7/12 13:47:59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食物中蛋白质匮乏,日常必需的肉蛋奶等产品供应不足,其中尤以海产品最为短缺。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和沿海渔民脱贫致富上。他选择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的扇贝作为主攻方向,带头开展贻贝的自然采苗、人工育苗及其生物学养殖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贻贝工程化育苗和大规模养殖生产。

张福绥

在对社会、经济、海洋环境与生物学等多方面深入比较分析后,同时结合他多年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最终,张福绥决定从美国东海岸引进新种——海湾扇贝。

在曾呈奎院士、刘瑞玉院士等人的支持下,张福绥先后开始了新贝的引进工作。

在经历前两次的失败后,毫不气馁的张福绥于年底开启了第三次尝试,他亲赴美国带回了只扇贝。这次运输途中大约经历了60小时,期间扇贝陆续死亡,待到年1月26日排卵时,仅剩26只。

为了保住这仅存的26只扇贝,张福绥和课题组的同事们在研究室“安营扎寨”,以便实时监控扇贝生长。经过整个团队一个月的精心培育,小贝苗终于在中国诞生了。

海湾扇贝引种工程充分提高了我国贝类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世界水产养殖学术权威Dr.K.chew评价,这是“近十年来世界上非凡成功的水产养殖项目之一”。

年12月,张福绥(左二)参加海湾扇贝生产性养成鉴定会

之后短短数年时间,张福绥带领科研团队使我国扇贝产量达到了5万吨以上,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从此,扇贝被端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而海湾扇贝的大面积推广养殖,也让沿海渔民和养殖户富裕起来。

如今,这几位科学家有的在耄耋之年依然初心不改关心着海洋科学事业发展,有的已经离开了我们,他们的精神都将激励着从事海洋和海洋物种相关科学事业的后来人,不断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1]王晶.耕海牧贝六十载造福百姓千万家[N].中国海洋报,.07.28

[2]本文图片均来自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来源:中国科学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