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

为什么越奖励孩子越不听话是陷入扇贝效应

发布时间:2022/10/28 14:37:5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米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小时候爸妈工作忙,总是由爷爷奶奶帮忙带。爷爷奶奶对孙女十分疼爱,生活的一切琐碎的事情都由爷爷奶奶安排好,小米只需要乖乖吃饭睡觉就好了。当小米被带回家,妈妈发现她连一些最基本的家务活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妈妈着急地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可是一开始总是叫不动孩子,于是便想出来奖励机制。

刚开始,小米每做一次家务,妈妈就奖励孩子五块钱后来见小米积极性仍旧不高,妈妈又加大了奖励力度,小米也更加容易行动起来。当妈妈认为小米已经能够养成做家务的习惯了,便不再给孩子奖励。可却没想到,一旦停止了奖励,孩子瞬间懈怠下来,还说有钱就做没钱就不做。

看来在以奖励的方式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问题上,小米妈妈也掉入了扇贝效应的坑,导致越是奖励孩子,孩子变得越不听话的后果。

奖励让孩子更得寸进尺原因何在

很多的父母在培养孩子一个习惯的时候,都会采用奖励的机制。但却发现,越是奖励孩子,孩子最后反而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变得更加得寸进尺。这与父母奖励的初衷相差甚大,主要是在于父母的奖励错误,要知道一套错误的奖励机制,是错误教育的开端。

我们常说奖励孩子是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主要方式。但是一旦父母的奖励变成了孩子积极向上,养成良好习惯的利器,这样的奖励就变了味。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还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伤害。

为什么越是奖励孩子,孩子反而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任性,这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的奖励机制不当,陷入到扇贝效应的坑中。

越奖励越不听话,是因为陷入扇贝效应

何为扇贝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在对小白鼠的实验中发现,当自己每隔20秒就对小白鼠进行一次强化,而小白鼠在强化之后大脑的反应会变得缓慢,随后又逐步增加,在下一个20秒到来之前,大脑的发应达到高峰的状态。

这个研究结果说明小白鼠学会根据强化的时间来进行反应,而这种行为的变化趋势如同扇贝一样,因此我们称之为扇贝效应。

那么,父母的哪些奖励方式会容易陷入到扇贝效应呢?

1、固定的周期

父母在奖励孩子的时候若是总是按照固定的周期,就容易让孩子养成做事一定要奖励的习惯。而在往后的日子一旦停止了对孩子的奖励,孩子就会变得没有兴趣没有动力。

2、单一的形式

奖励孩子也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孩子保持一种神秘感,这样的奖励更能给孩子带来惊喜之感。往往单一的奖品容易让孩子慢慢地失去兴趣,失去新鲜感。

如果孩子做一件家务,父母就带孩子去吃肯德基。当孩子考试考得好成绩了,父母也带孩子去吃肯德基。当孩子努力学习时,父母也带孩子去吃肯德基。孩子爱吃肯德基必定无疑,但每一次奖励都是肯德基,孩子也会吃得腻烦,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奖励失去兴趣。

3、单方面的考虑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奖励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出发,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之前网上有人调侃说:父母送孩子的生日礼物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孩子收到礼物时的表情也是慢慢扭曲。

在父母眼里,一些很有意义很珍贵的礼物或者奖励,但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父母理想中的礼物显然没有意义。

扇贝效应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总是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方式给孩子奖励,一旦奖励没有按时落实就会让孩子丧失热情。既然奖励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父母要如何做才能更好避开扇贝效应,对孩子恰当鼓励呢?

避开扇贝效应的小举措做起来,激励孩子准没错

1、改变固定奖励的间隔

父母奖励孩子的初心是为了孩子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从小白鼠的实验让我们知道对孩子固定奖励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一个奖励主义(即有奖励才有行动)的坏习惯。

父母在奖励孩子的时候不要一成不变,学会适当的延长奖励的间隔,最后慢慢地撤销奖励。有人说21天就能帮助一个人养成一个习惯,虽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改变固定奖励的间隔,能够尽量避免孩子依赖奖励的习惯,最终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改变固定奖励的间隔,给孩子制造一种惊喜之感,能够让孩子得到意外的收获,自然也更懂得珍惜。当孩子有进步时,父母不要给孩子一个固定阶段的奖励,让孩子无法抓住奖励的规律,给孩子神秘感。不要把奖励的形式和周期固定,而是将奖励变为意外的惊喜,不把奖励当成必然才能不断带给孩子新鲜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激励效果。

2、找到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想要让一个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单单靠着外在的激励是不够的,一个人的内在动力才具有力量。内驱力,是一个人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出来的动力,表现为推动有机体的活动,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拥有内驱力的人,无论有没有外界得物质奖励都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

假若父母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采用每次阅读奖励五块钱的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为了钱才阅读的习惯。而让孩子自己觉得阅读能够让自己更加快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才能将阅读这个习惯保持得更久。所以,比起给孩子物质奖励来保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目标,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才能有力量,才能使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更加长久。

3、社会奖励辅助习惯,帮孩子建立良好习惯

育儿专家曾把奖励分为三类:一是社会性鼓励,包括微笑,拥抱,表扬等。二是物质性鼓励,包括金钱,玩具,零食等。三是特权和活动,包括玩电脑的时间长度等。

对孩子最好的奖励当属社会性奖励,当孩子第一次考试有进步时,奖励孩子去吃喜欢的美食。当孩子第二次考试有进步时,奖励孩子一个喜欢的玩具。当孩子第三次有进步时,父母可以给孩子温柔的鼓励眼神,而不是一直持续不间断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唯金钱论,凡事都要用钱来衡量,而不懂得考虑对自己成长的利益。

当孩子能够较长时间保持住一种好习惯的时候,父母要减少对孩子的物质奖励,更多地给孩子精神方面的鼓励,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1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