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

獐子岛两次出现扇贝quot跑路qu

发布时间:2023/2/20 18:35:15   

  惊变

  年1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报告中将之前发布公司盈利1亿元左右的说法全盘推翻,改为亏损5.3亿到7.2亿。

  

  ▲公告截图

  报告中解释了业绩调整的原因,原文如下。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年度终了的存货盘点规定及公司相关制度,公司正在按制度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同步实施监盘。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可能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相关金额将全部计入年度损益,预计可能导致公司年度全年亏损。鉴于盘点及相关减值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中,具体影响金额尚未最终确定,最终以盘点及相关减值测试工作结束后确定的金额为准。

  2、年四季度,受底播虾夷扇贝肥满度下降,境外扇贝产品冲击国内市场,对公司扇贝类产品的收入、毛利影响较大,底播虾夷扇贝收入及毛利下滑,部分库存扇贝类产品出现减值;以及汇率波动对海外公司和出口业务造成冲击,导致公司四季度业绩与原业绩预测偏差较大。

  翻译成人话:

  1、年末盘点扇贝发现“部分海域”“存货异常”,将导致公司年全年亏损。

  2、扇贝市场不景气:扇贝瘦了、国外扇贝冲击、收入毛利降低等等。

  此报告一出,众多獐子岛的股东小散一脸懵逼,说好的赚1个亿呢?妈的不盈利也就算了,竟然还TM亏损6个亿!

  

  ▲选自网友评论

  怒不可遏的散户喊出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过激口号。

  每年只清点2次?

  如此大的变故为什么事先没有任何预兆?难道獐子岛公司不盘点自己的产品吗?

  翻翻獐子岛之前发布的公告,笔者发现在年10月25日有一则《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

  

  这则报告非常简短,基本只是下了一个结论:经过抽检显示,其扇贝不存在减值风险。

  继续往前翻,发现抽检扇贝存量这件事,獐子岛每年只春秋两季各公示一次。

  -10-25:《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

  -05-23:《年春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

  -10-21:《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

  -05-30:《年春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

  -10-20:《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

  -06-01:《年春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

  笔者查了一下,扇贝从播种到收获大概需要三年。

  这么长的周期,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发生变故的概率都非常大。如果獐子岛公司真的每年只抽检两次扇贝存量,那么养扇贝这件事和游戏开宝箱有何区别?

  据保守估计,獐子岛最少拥有万亩海域养殖区,相当于万个足球场的大小。大家不妨猜猜这么大一片区域有多少人在盘点?

  故技重施?

  不管这次的原因是“扇贝瘦了”还是什么,反正这一幕在了解獐子岛历史的人看来是如此熟悉,与年那一幕惊人相似。

  年10月30日,獐子岛公司也是毫无预兆地发布了《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监盘、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会计处理的专项说明》

  

  动辄上亿的核销数字让人脊背发凉,股民散户瞬间炸锅,有投资者叫嚣“活要见贝,死要见壳”,强烈要求獐子岛“交出扇贝尸体”。

  在后续的一些列报告中,獐子岛公司解释道,因为北黄海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64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受此影响,公司前三季业绩“大变脸”,由上半年的盈利万元转而变为亏损约8.12亿。这件事是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之一。

  一样的毫无征兆,一样的盈利转巨亏。

  这件事情引发了一系列的官司,什么播种造假、大股东提前减持、证监会核查等等,直到现在屁股都没有完全擦干净。

  最后,在大量质疑面前,獐子岛虽涉险过关,但为“平息民愤”,公司还是出台包括董事长自掏1亿元补偿上市公司、总裁办成员集体降薪并增持股票、员工持股计划等系列措施对冲利空。

  回到现在

  獐子岛公司于《业绩修正公告》的第二天即宣告停牌。

  官方发布公告表示,已经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明确后续每天的对外信息发布机制,保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

  但是广大股民显然并不买账,你一则公告,扇贝说没就没了,留下这几个亿的亏空还不得老子一起担?

  仔细算算,这两次“扇贝跑路”的损失几乎是獐子岛的全部利润。年第一次,獐子岛亏损11.89亿元,本次跑路,獐子岛预亏5.3~7.2亿元。而其十多年的总盈利也仅区区16亿元,也就是说这两次扇贝跑路事件,直接导致这十多年白干。

  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一家已经上市十多年的公司,风控如此之差,换其它它公司早就黄了,獐子岛是如何能做到屹立不倒的?这背后的原因细思极恐,不能多说,也不能多想。

  

  员工监守自盗、养殖方法不科学、贝苗放养前已经死了、三年才能养成的贝两年不到就拉上来,近日,央视财经的采访报道,让獐子岛的扇贝问题,再次引起舆论的广泛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两次出现扇贝“跑路”的消息,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尤其是今年,其他人养的扇贝都很好,死亡的很少,只有獐子岛出现大面积死亡,显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而人祸是什么,在獐子岛的公告中可是一句没提,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老天”,似乎“老天”只跟獐子岛开玩笑,与其他人则是一本正经。

  而从央视财经的报道来看,獐子岛的问题,毫无疑问是管理问题的综合反应,是管理完全失控的表现。关键在于,面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如此众多的问题,獐子岛的管理层不仅不从自身找问题,反而把责任推给了无法核实的“老天”,也正够绝的。只是,连续两次用了同一个理由,则又似乎显得太过牵强、太没有水准。就算造假,也得造得像一点,造得有水准一点,而不是胡乱编出一个故事,并试图把所有人都当作傻子。

  媒体问得好,獐子岛的扇贝,到底是死于天灾还是人祸,是“天杀”还是“命案”,这个很关键,也很重要。如果是天灾,当然可以算作是客观因素。就算是客观因素,也应当能够说出一点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吧,而不是一句“天灾”就算对投资者的交待。如果人祸,那不仅要刨根问底,更要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尤其面对投资者的追问,仍在胡编乱造说假话,就更应当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因为,虽然扇贝不会说话,但人会说话,扇贝到底是怎么死的,很多人都能看出,扇贝决不能死了白死,而必须有个交待、有个说明。

  

  很显然,央视财经已经给出了通道,也通过深入采访,提供了许多新的线索,弄清楚了很多獐子岛扇贝为什么会大量“死”去的原因。因为,太多的疑问需要獐子岛方面回应,特别是监守自盗,到底是个别人还是很多人,到底是员工还是管理层人员合谋,为什么会将死贝苗放进海中“以死充活”,个中有什么不能公开的秘密,这些对揭开獐子岛的内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如果确实存在内外勾结的问题,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存在”以死充活”的问题,就不能单靠企业方来回应,而必须由有关方面来调查。同时,对内部人员的偷盗,也应当按照相关程度进行调查。从央视记者对周边群众的采访中不难看出,獐子岛的偷盗现象是十分严重的,有的则是明目张胆的。而且,决不是一两次,而是时间很长了。这也意味着,很多已经成了惯偷。对惯偷,是不能够听之任之的。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虽然这些扇贝是企业的,但是,从獐子岛是一家公众公司的情况来看,獐子岛的资产又是股东们共同拥有的,而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那么,獐子岛的管理层如何给股东们一个交代,可不能再让“死亡”两个字回应了,而应当有更加详细的数据和文字,要能够让舆论和公众、特别是股东能够基本接受。

  令人费解的是,就在獐子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2月22日,獐子岛竟然在股市上出现了大涨。我不知道,到底是谁在买入獐子岛股票,又是谁在导演这场“盛宴”。要知道,央视财经的报道已经非常明确地找出同獐子岛扇贝“跑路”的原因,也找出了獐子岛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还有人敢于买入獐子岛股票呢?难道又是一次搏傻行动,是指望獐子岛有什么利好消息发布。看来,股市的投机、炒作、搏傻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仍然有一些投资者想通过购买獐子岛这样近乎于垃圾的股票,来“偷鸡”发财。反过来,如果獐子岛因为自身行为,被监管部门处以极刑,这些搏傻者是不是会喊冤枉呢?

  不管投资者如何去搏傻,獐子岛的扇贝是不能死了白死的,有关方面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真正把原因弄清楚。毕竟,面对投资者,上市公司不能以虚假信息、虚假表达、虚假公告应对。更何况,这样的“假”动作已经玩过一次。继续玩,就骗不了人了。骗不了人,就应当有人出来担责。

  随着央视财经对獐子岛扇贝“跑路”问题的报道,以及有关方面的介入调查,真相是会公布的。如果真相公布以后,獐子岛确实存在发布虚假信息和公告的现象,那些搏傻的投资者将如何对待,是一个值得   

  总之,希望獐子岛的扇贝死亡问题,不能就此搁浅,而必须给死亡的扇贝一个交代,给投资者一个交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4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