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扇贝 >> 扇贝种类 >> 备考经历毕业10年的数学偏科生备考半年成
毕业10年、数学学渣、两个娃的妈、上班族的我用半年时间备考,最后成功上岸了。回想起来还是很骄傲的,用半年时间做了一件把自己都感动到的事。说起我的学习心得,着实没有很炫酷的技巧,但是,作为数学学渣的我也成功上岸了,所以我想分享一些我具体是怎么做的,以及我的一些感悟。希望能给和我一样数学不好的同学一点鼓励和启发,不要怕,只要方法对,你也可以上岸!
建议一:重视基础,抓大放小。我是数学学渣,高中数学就在及格线徘徊,大学学的英语专业,所以距离上一次做数学题应该是13年前了。什么数学概念公式都忘得一干二净,在所有科目备考中,数学是我花时间最多的科目。而大部分时间我都用于打基础,巩固基础上,把自己会做的做到最好、最快,保证会做的不丢分,而且要快,放弃偏题、难题,基础题和中等题反复做,把题做透而不是做过。
建议二:深度分析做题情况。在刷题这件事上,我为自己量身定制了学习方案,没有大量刷题,没有做过一套模拟题,只做了近十年真题。我深度研究了每一套题做下来的基本情况,用做题检验概念公式掌握程度,整理成错题本,详细分析错因。注意一定要深入分析,做对的和做错的都要分析,因为做对的有可能是你懵对的,思路可能是错的,这种也是掌握不牢的表现,这次做对只是运气好,下次可就不一定了。所以做对的也要分析,如果思路是错的,要按照正确思路再做一遍。同时,做错的也要分析,如果思路是对的,那么就要分析为什么会做错,是计算力问题,还是粗心大意审题不准,还是概念公式记错等等,总之做到对每一道题深入分析。我的错题本表头是:“做对了吗?思路对吗?有无影响做题的概念公式?觉得难吗?”。然后根据分析情况,重点巩固影响做题的概念公式,那些觉得难的,毫无思路的,看了解析仍然觉得难的,就果断放弃,不再耗时了,毕竟这些题是少数,事实证明我这种数学学渣觉得难的题并不多。不建议大家在方法都没掌握的情况下就大量刷题,刷题的意义在于检验自己有没有掌握方法,如果方法没掌握,还在用自己老套的方法刷题,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只是在用手的勤快代替头脑的懒惰。真正的努力,是勤思,想明白一种简便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比用土办法做一百道题还要管用。
建议三:多训练思维,用最简便方法解题。我在刷完近十年真题后,基础概念公式掌握的差不多了,但是做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还是比较欠缺。幸运的是,11月的时候,我有幸听了刘智老师的课,简直就是醍醐灌顶。刘老师的解题方法思路非常适合我,他通常会先讲一些常规解法,然后刘老师的前方高能来了,还记得最喜欢听到刘老师说:“想看看我是怎么做这道题的吗?”然后,你就会惊得只剩四个字YYDS。在我看来,刘老师的解题方法思路通俗易懂,而且简单,不会有很大的计算量,特别适合我这种计算能力低下的人。很多时候都是思路问题,一题多解是最能训练思维的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一通猛算,耗时不说,还可能算错,错到你怀疑人生。所以选择方法很关键,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多听刘老师的课,转换思维,提升做题速度,很多时候,真的不是不会,是你选了最笨最耗时的方法,要不怎么说管综最难的不是不会,而是时间不够。其实是在考你的思维,3个小时,要完成25道数学题,30道逻辑题,2篇作文,大致一科花费1小时左右。一张管综试卷大概是8千字,在如此大的阅读量下,如此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高效提取有效信息,选择最便捷的解题方法,如何从全局考虑合理分配时间才是最大的考点和难点。就数学这科而言,是最能体现这点的,方法是王道。因此,在数学上,我特别建议大家好好听刘老师的课,刘老师的归纳法、特值法、极限思维法、数形结合法等等都超级无敌好用。而且刘老师上课风格幽默风趣,一节课听下来很过瘾,还将国学经典与数学联系起来,真的绝绝子。我印象很深的是刘老师讲数列时,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刘老师解读:“道生一是确定基准,一生二是发现规律,二生三是验证规律,三生万物是应用规律(演绎)”。把数列的精髓用我们博大精深的国学金句表达出来,是不是很绝,还有刘老师的秒杀大法等等,一句话:数学跟刘智老师,稳了!
建议四:使用间隔练习、穿插练习。我发现间隔练习、穿插练习的妙处是自己踩坑换来的。一开始,我集中做题,比如安排周一二集中做实数类的题、周三周四做平面几何、周五周六做排列组合。在集中练习后,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没问题了,但是发现自己在做整套题的时候,正确率还是很低。所以我反思了,因为整套题是所有题型都放在一起,做题的时候思维是散的,要求你从一类思维转换到另一种思维,这种要求在集中练习中无法得到训练。因此,我尝试调整了方法,使用了间隔练习,穿插练习(这个方法是从一本叫《认知天性》的书里学来的,推荐大家有时间的可以读一下这本书,书是两个心理学家写的,专门研究高效学习方法,很实用)。集中练习有一定好处,但是同时也存在弊端,在短时间里巩固了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收到明显效果,但是不会长久,不够深刻,隔一段时间容易遗忘,后来我用间隔练习、穿插练习的方式,虽然短时间里没有集中练习的效果那么明显,成就感没有那么强,但是对自己思维训练却是深刻的、长久的,记得也比较牢靠,因为日常得到多种思维的转换,所以在做整套题时也就没有那么慌,自己也淡定多了,正确率也随之提升。
建议五: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整场管综是一场耐力、体力、思维大考验,在我看来,大家拼的不止是智力,很多人说自己不够聪明,想不到那里去,其实很多所谓的聪明不是真的智商有多高,是因为他日常训练得多,很多聪明都是通过训练得来的。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是自己笨,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还是没有效果,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一定要反思方法和方向问题。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两点,一是一定要独自做题。听了老师讲的题,自己一定要再独自做一遍,不要觉得听懂了自己就会了,不一定!你眼睛会了,手不一定会,手会了,脑子不一定会!自己再做一遍,检验一下是否真的会了。另外,不会做的题,不要看了解析觉得自己看明白了就不了了之了,一定要关上解析,再做一遍!二是听了老师讲的课,一定要做梳理!我的方法是:听完一节课,拿出一张白纸,把老师这堂课讲的知识点、方法技巧凭记忆竭尽所能地写出来,然后看回放,对照自己写的东西查漏补缺,再默写一遍。这样才记得牢靠,只有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为我所用。看到有的同学,喜欢把老师的解题方法一字一句抄一遍,然后就没然后了。花了很多时间抄,看似很努力很认真,其实是假努力,你没有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你只是一个复印机,对你的学习一点用都没有,那是老师的解题思路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正确的做法是:不看老师的解题步骤,不看解析,自己从头到尾独自做一遍,然后再比对,看看思路方法对不对,这样才是有效的学习。也许你会感到很困难,比起不过脑子的抄抄写写当然困难得多,但是你动脑了,脑子越动越灵活,动脑思考才是真正的努力学习。我记得有个老师说那种成天只动手不动脑的同学叫“学酥”,就是看似很硬,其实一碰就碎。
关于其他科目的小建议。由于我是英语专业的,所以英语没有花太多时间,但毕竟也毕业10年了,10年间没有碰过英语,词汇量下滑比较厉害,所以在英语上,我重点放在了提升词汇量上。如果说你阅读读不懂、翻译译不了、完型填不来、写作写不出的话,那么单词就是你的药。只有提升词汇量可以救你,提升的方法有很多,我的方法重点有两点,一是利用所有碎片化时间背。用手机软件背,通勤路上、排队取餐、等人等车啥的,通通用来背单词,我给自己设定的量是每天个,用的软件是墨墨,墨墨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复习功能,把前面学的单词间隔进行复习,这种复习可以帮助你牢牢记住,还有开言英语(优点是例句较多、有音频例句、影视例句,比较有趣),或者扇贝、有道等等都比较好用,看你个人喜好。二是多读外刊。得阅读者得英语,阅读在英语考试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阅读做得好问题就不大了,而阅读的题源大部分来自于外刊,读外刊可以精读也可以泛读。总之一定要读,外刊里地道的用词、语句表达,这些都有可能成为问题出现在试卷里面,平时多读一些,对积累词汇、培养语感大有好处。逻辑,因为大家都是新接触的,同在一个起跑线上,水平都差不多,但还是有很多方法技巧。比如关于读题,逻辑有个很大特点是字多,如果你老老实实一字一句读完题干的所有字,你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还要做错,因为题干中有大量干扰信息,一旦你读了无效信息,就很容易被带偏。所以做逻辑题首要一点就是会读题,精准查找有效信息,忽略无用信息。其实逻辑,不去系统的学,你也可以做题,就是做得快做得慢,对得多对得少得问题,还是那句话方法是王道。
关于心态。考研拼的不只是能力,智力,更重要的是心态和意志力,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途遥远。虽然我最后也没有拿到高分,但为了备考,我积极去思考,去精进学习方法,这些收获远大于书本知识。考研真的可以带给你很多积极的东西,虽然过程很累,特别是对于在职考生来说,更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平衡好工作、学习、生活也是对自己的磨炼,是一项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成长了,你能学到很多东西,不只是书本知识。这个努力的过程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那段时间我变得特别有干劲,为了早点干完工作能有更多时间学习备考,无形中我提升了工作效率,目标特别明确,生活特别充实。突然想起跑步的时候,在Keep里面,有一句话用在这里特别合适,他说:“你可能快坚持不下去了,这就是“极点”,挺过这一段,你就会轻松很多。”
亲爱的研友们,考研路很难,但坚持就不难,和坚持同样珍贵的是方法。其实当我从备考到参加考试到现在回首这段时光,再结合工作实践,我越发觉得管理类联考考得特别科学合理,选拔管理人才,考察你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必不可少。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全局意识、高效思维、谋篇布局等等这些都是必备技能,看似在做题解题,其实在考你的思维。因此,特别建议大家一定要多训练思维,不要盲目刷题,多去想,去复盘,去梳理,千万不要用手的勤快代替大脑的懒惰。比起一个个公式概念等书本知识点,我想考研的意义更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磨炼意志的过程。
最后,衷心祝福踏上研路征程的同学们“研”途好运,祝大家一战成硕!在凛冬时刻,遇见更好的自己!
From:学员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