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

舞弊案例从内控视角看獐子岛扇贝ld

发布时间:2022/5/19 19:38:08   

1

案例回顾年4月30日凌晨,獐子岛发布了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年,公司实现营收27.29亿元,同比减少2.47%;净利润亏损3.92亿元,同比下降.41%。对此,獐子岛不出意外地又把“锅”甩给了扇贝,称是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发生大规模死亡,从而产生核销及减值导致。獐子岛扇贝再次上演“大逃亡”5月15日,在獐子岛举行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其董事长吴厚刚向投资者解答了公司扇贝为何大量死亡的问题。他表示:“国家部局组织的专家调研组认为,近期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损失,是海水温度变化、海域贝类养殖规模及密度过大、饵料生物缺乏、扇贝苗种退化、海底生态环境破坏、病害滋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今年扇贝情况,则解释称:“公司扇贝养殖模式和规模在去年进行了调整和压缩;从现有的规模和本月调查的长势情况看发展较好。”六年内扇贝4次“跑路”从年开始,獐子岛的扇贝如今已经是第4次“跑路”,此前3次分别为:年10月:獐子岛的扇贝“突然跑了”,震惊整个A股市场。獐子岛公告称,公司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存货异常,公司因此第三季度亏损7.63亿,而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北黄海异常冷水团等。年2月:獐子岛表示,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高温导致虾夷扇贝摄食效率下降,造成扇贝瘦弱进一步加剧,长期累积效应导致扇贝死亡。年,獐子岛亏损7.23亿元。年4月27日:獐子岛发布一季报,公司一季度亏损万元,理由依然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俗称“扇贝跑路”。没想到,獐子岛的扇贝“演”出了一部连续剧,不知道下一集“扇贝跑路”会采用什么样的剧情。素材来源:新浪财经案例分析

六年内扇贝4次上演“逃亡大戏”,可见相关风险并非偶发,獐子岛也未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其在扇贝存货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下面,笔者将从扇贝存货的风险监控和抽测盘点两个方面,分析獐子岛在底播虾夷扇贝管理方面的不足。

01生长阶段风险监测预警不足

根据公开披露信息,为防范发生风险,獐子岛制定了《底播虾夷扇贝生态环境监控管理制度》、《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职能、架构及人员职责》等相关制度,由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对水温、水质、浮游植物、降水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每月形成生态环境报告,对海洋牧场作业生产进行辅助建议。

由此可见,獐子岛虽然建立有监测预警制度,但其监控的对象是扇贝的生长环境,而不是扇贝的生长状态本身。即使监测到生态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也难以及时知晓扇贝的生长是否受到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更无法监测到扇贝由于自身原因发生的不利变化,如其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及的“苗种退化”,因而导致獐子岛未能对扇贝的死亡做到及时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发生“扇贝逃亡”事件。

生物资产属于高风险领域,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仅监控到生物资产的环境,而没有监控到具体的生物资产,其内部控制和公司经营规模、风险水平等明显不适应。如果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实时监控扇贝的生存状态,建立扇贝生存相关生物指标体系,了解其分布、移动、生长和存活情况等,即使无法做到实时,也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由潜水员较为频繁的下水监测扇贝生存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进一步扩大损失。

02环境异常情况抽测盘点不足根据獐子岛《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管理规定》,其于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分别进行春季、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但由于海底水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9月中下旬,10月属于高温期刚过时间,是扇贝体质相对较弱的时期。为了避免秋季抽测结果与年终盘点结果出现重大变化,獐子岛年将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的时间调整为了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并于11月7日启动年秋季抽测。由此可见,獐子岛对于扇贝存货的内部控制,是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利用定期的抽测盘点对资产进行确认。这种方式可能足以应对日常管理,但当存货面临高风险时,尤其是已知的高风险,这种措施显然不够有效。既然水温是构成扇贝基本生态的指标之一,那么在生态环境监测时,如果水温等指标正常,就可以按照原有的制度进行抽盘;如果出现了异常,相应的扇贝存货可能会出现减值时,就应该增加对扇贝的盘点,而不是等扇贝摄食效率下降等风险事件发生后,再进行盘点、核算资产的损失程度。尤其是截至10月末,扇贝都未出现异常和减值迹象,但在时隔如此短时间的秋季抽测过程中,却发现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如果獐子岛可以在高温期前、中、后分别对扇贝进行抽盘,及时发现扇贝异常情况,预计是否产生重大损失,并分别采取应对措施,如适当下调高温期养殖水层等,同时分析、统计水温过高对扇贝的影响规律,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常态化、制度化,就可以尽可能防范并控制扇贝存货的重大异常情况。总结

综上所述,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看,獐子岛应从两方面来完善底播虾夷扇贝的管理:一是对风险进行监控时,要直接监控到受风险侵害的主体,即不仅要监控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更要监控扇贝本身的生长变化;二是对于已知的水温变化等风险因素,应及时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识别、分析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并在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灵活采取应对措施加以管理,避免“坐以待毙”。

作者:冷晓晖

热门案例推荐

私调贵金属价格、虚构订单,银行员工暗箱操作套利余万上市公司董事长独断专行,1.5亿票据融资惨遭欺诈案线上办公“云”签约?电子合同风险须防范!中纪委再敲警钟!——百余药品遭“统方”,暗做“药代”终被罚投资失败、讨债困难…上市公司与子公司、控股股东的恩怨情仇录印度第二大独角兽OYO在中国将走向何方?5.38亿用户数据遭泄露?企业数据安全不容小觑古代科举舞弊、反舞弊与现代企业招投标管理理念民生银行推售“假理财”,假印章合同骗取16亿!高管约束不给力,谣言迫害自家人?临聘出纳“蚂蚁搬家”,资金管理漏洞百出由武汉红会物资分配困境想到的几点建议天齐锂业豪赌跨国并购失败,亿蛇吞象后被噎出现内鬼?富士康这下摊上大事了!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原创舞弊案例

Copyright?-锐思商学院

该素材文章为锐思商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