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扇贝 >> 扇贝成分 >> 苏州大学新传经验帖7千字手把手教你考上苏
本科普通二本翻译专业(但英语不好),跨考新闻与传播。一战某中部,复试被刷。二战苏大mjc,9月开始备考,成功上岸。
初试总分,政治:68,英语二:83,专业一:,专业二:
(后面我会说我的专业一为什么掉坑里了)
关于择校
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择校更多是出于喜欢本身。二战选择苏大是因为喜欢苏州这座城市,并且苏大是苏州唯一一所高校,资源丰富,新传实力也不错。而且苏大的题目比较灵活,偏热点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背书思维跳跃的人,所以我就投入了苏大的怀抱。
我一战择校时因为跨专业零基础就选择了一所新传实力较强,报录比较低,性价比较高的,但是最后我复试前发现我并没有那么喜欢它,导致我复试懈怠,功亏一篑。
所以选择学校一定要选择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样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才会有动力,而且不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后悔。
关于择校,大家可以结合地域、学校实力、题型是否适合自己(提高上岸几率)等多种情况考虑,把自己最重视的要点放在首位参考
关于英语
推荐老师:长难句:田静
阅读:唐迟(吹爆唐叔!)
翻译:唐静
完型:宋逸轩
写作:王江涛
好吧,我真的很爱新东方的老师。
单词
单词是基础,一定要重视单词。
我二战时间比较紧迫,还是在9月份花了一个月用扇贝把考研大纲单词背了一遍,保证真题遇到的单词都是自己有印象的。
有人喜欢抱着书背单词,有人喜欢用app,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能让你记住单词的方式即可。(新东方乱序版考研单词那本书太厚,可以把它裁成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这样携带方便,也不会无形中有很大背诵压力。)
考研前期主要背诵考研大纲单词,等到做真题时就需要背诵真题单词了,尤其是阅读单词,不一定需要会拼写,但一定要保证单词是认识的。
阅读
阅读有40分,性价比最高,真的是得阅读者得天下。
真题最有价值!建议只做真题,反复做(2-3遍)。因为真题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掌握套路才能致胜。(二刷、三刷可以在淘宝买试卷,十几块钱一套很便宜)
阅读建议听听老师的课,因为老师都是对真题进行了反复的揣摩和研究,对做题方法有总结的,比你自己琢磨来的事半功倍。个人强烈推荐唐叔!“细节决定主旨;反复出现的是重点,重点是考点”这两句话真的是印在了我做阅读的脑海。
当然,效果因人而异,你也可以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老师。
完型
英语二的完型很简单,一定不要放弃。而且完型有很多技巧分,即使基础很差也能抓到不错的分数,可以听听宋逸轩老师的完型课。
不过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完型上,毕竟完型只有10分。可以在阅读掌握好后开始进行完型训练,要学会分清主次。
我一直完型很差,一战时几乎没练完型。二战时才发现完型不难,基本上得分都在7-10分。所以一定要自己动手做才知道自己的情况!
新题型+翻译
新题型很简单,白捡的分一分都不能丢!
英语二的翻译不难,句式比较简单,单词也不难,需要掌握简单翻译方法,学会润色自己的译文,可以看看唐静老师的课。
写作
这次考试主要丢分都丢在作文上了,因为小作文的debate写跑题了,大作文写的也不顺手。
总结原因主要在于作文并没有好好练习,只在12月背+默了几篇王江涛的满分作文,并没有仿写和练习。
其实写作也没什么技巧可言,就是多背,多总结,积累万能句式,形成自己的模板。
考研英语是个技巧性很强的科目。只要踏踏实实的学,掌握应试技巧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关于政治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的政治分数实在是没有发言权,我就谈谈我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的题只做了一遍。虽然我把错题都整理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去复盘。看似做了很多工作,实则是无用功。所以把知识点搞懂记牢才是关键。
其次,模拟题我只做了肖四、肖八和徐涛八套卷。冲刺阶段题目做的太少,而且掌握了熟悉老师的出题逻辑,陷入了自我感觉良好。建议多做几套市面上的模拟题,查缺补漏。
最后,考研政治不用过早开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暑假开始还是九月开始。不过近两年政治选择题有越来越灵活的趋势,还是要引起重视。
推荐老师:
一定要抱紧肖秀荣老师的大腿,肖四还是要背的!
徐涛的课也很有趣,知识点讲的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简直是考研生活中的调味剂,爱徐萌萌。
腿姐,王吉还有任燕翔也有很多同学喜欢。
你可以选择最适合的那位老师,然后跟着那位老师一直学下去。不建议反复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同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技巧不同不利于你吸收知识。
关于专业课
对于专业课理论知识,可以按照“框架搭建——理论知识补充——通过专题完善框架与知识——积累案例和名人名言——答题技巧训练”这个思路来进行学习。
书籍
参考书:《大众传播学导论》陈龙
《新闻传播学概论》陈霖
《媒介文化通论》陈龙
补充:《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彭兰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关于基础书目的阅读,以苏大三本书为基础,其他书籍为补充。关于知识点的表述差异以苏大参考书为准。
《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对于传播学和新闻学有一个整体的描述,比苏大的书更容易懂而且更全面,有利于搭建学科框架。可以结合《大众传播学导论》和《新闻传播学概论》食用,效果更佳。比如今年和都考了的“数字鸿沟”在《传播学教程》中就有提及。
《媒介文化通论》前几章的考点比较多,主要是批判学派,尤其是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观点。可以结合《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食用。
《新闻理论十讲》比较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复习前期可以阅读增加学习兴趣。
最近几年关于网络和热点的考察越来越多,《网络传播学概论》就真的很有用。所以有句话,如果能重来,我要读彭兰!所以多读读有好处的,对于你写论述题也很有帮助。
往年苏大会考5分的新闻史,今年考了20分的新闻史,所以比重是在加大的,可以看看《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背诵《新闻传播学概论》中出现的知识点。
看书
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学会通读书本,对新闻传播学这个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要想着第一遍可以记住很多细节的知识点,第一遍应该做到的是对这个学科整个框架的认识。
从第二遍开始,细细读每一章每一节,把书本熟悉到对于某个知识点我立马可以定位到它在哪章哪节,属于学科框架的哪个部分。对基础知识充分熟悉后,再开始通过论文去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知识以及其当下发展,并把基础知识和前沿变迁整合起来做成专题,做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
笔记
买笔记一定要睁大你的卡姿兰大眼睛,买到优质笔记。学长学姐的笔记的好处就在于比较全面,有利于你查缺补漏,也可以在其基础上整理自己的笔记,省时高效。
搭建框架,提炼要点,从结构入手,适当标记重点。
也就是说首先要学会搭建学科框架,比如传播学可以按照5W来整合知识;其次要学会提炼出重点要点(可以结合真题的考点频次整理),对重点以及自己认为的难点要进行适当标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灵光一现的想法也可以在笔记中记录。笔记是用来便于学习的,所以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利于自己后期有方向的复习。
手写or电子笔记?
手写笔记比较费时间但是写一遍可能会加深印象;电子笔记比较省时间而且可以多次补充,看你自己取舍。
不过不要手写笔记自我感动而脑子里面一片空白的单纯抄书;也不要做完笔记就认为一劳永逸,笔记是需要不断补充完善的。
做电子笔记推荐讯飞输入法,语音识别很准确,比自己手动码字要快。毕竟考研时间最值钱!
热点专题
热点专题是一定要有的,苏大每年都会考热点,而且分数占比很高。
以一个概念为关键词去搜索论文,书本基础知识为根基,再按照论文去延伸。(比如“社会化媒体”,笔记中可以涵盖概念‘网络传播、互联网+、平台型媒体、两微一端’,每个概念下会有一个小专题,比如包括定义、特征、发展现状、困境、解困对策、发展趋势以及案例积累等,这些内容主要源于大量的论文阅读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333.html